發布時間:2025-05-05 09:46:29 人氣:5 來源:?甲酸、乙酸生產過程中無機鹽廢水的產生及處理利用方案
一、無機鹽廢水的產生
甲酸(HCOOH)和乙酸(CH?COOH)的生產過程中,無機鹽廢水主要來源于以下環節:
1.原料雜質:原料(如甲醇、一氧化碳等)中可能含鈉、鈣、鎂等無機鹽雜質,反應過程中未被轉化的雜質進入廢水。
2.催化劑殘留:部分生產工藝使用含鈷、錳等金屬催化劑,反應后催化劑流失形成無機鹽。
3.中和過程:酸性廢水處理時加入堿(如NaOH、Ca(OH)?)生成鹽類(如Na?、Ca2?)。
4.設備清洗:生產裝置定期清洗產生的廢水含溶解性鹽分。
無機鹽廢水特點:高鹽濃度(總溶解固體TDS可達10,000~50,000mg/L)、pH波動大、腐蝕性較強,若直接排放易導致土壤鹽堿化、管道腐蝕等問題。
二、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
針對無機鹽廢水,可采用以下組合工藝實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回收:
1.預處理階段
調節pH與混凝沉淀:通過加酸或堿調節pH至中性,投加混凝劑(如聚合氯化鋁PAC)去除懸浮物及部分重金屬。
除油與過濾:采用氣浮或膜過濾技術去除油脂及大顆粒雜質,保障后續設備穩定運行。
2.蒸發結晶與鹽分回收
多效蒸發(MEE)或機械蒸汽再壓縮(MVR):通過蒸發濃縮廢水,使鹽分結晶析出。例如,MVR技術利用壓縮機回收二次蒸汽,能耗僅為傳統蒸發器的30%~50%。
結晶分離與干燥:結晶器(如強制循環結晶器)分離出鹽晶體,經離心機脫水、流化床干燥后,獲得高純度無機鹽(如甲酸鈣、乙酸鈉)。
資源化應用:回收鹽可作為工業原料(如用于水處理藥劑、食品添加劑),或通過深加工提升附加值(如制備高純度化學品)。
3.膜分離技術(可選深度處理)
反滲透(RO)+納濾(NF):針對蒸發結晶后的濃縮液或低鹽廢水,采用RO/NF膜系統進一步脫鹽,回收淡水回用于生產,濃縮液再進入蒸發系統。
電滲析(ED):通過離子交換膜分離陰陽離子,適用于高鹽廢水(如TDS>20,000mg/L),實現鹽分濃縮與淡水回收。
4.高級氧化(可選)
對于難降解有機物或色度較高的廢水,可引入臭氧氧化或Fenton試劑高級氧化技術,提高可生化性后再進行生化處理。
三、技術優勢與案例
1.資源回收與經濟性:某乙酸生產廠采用MVR蒸發結晶系統,年回收乙酸鈉2,000噸,產值超300萬元,同時降低廢水處理成本40%。
2.環保合規:蒸發結晶可實現“近零排放”,結晶鹽符合《工業鹽標準》(GB/T5462),避免二次污染。
3.系統集成與適應性:模塊化設計可靈活應對不同鹽分組成(如NaCl、CaSO?),適應水質波動。
甲酸、乙酸生產中的無機鹽廢水通過“預處理+蒸發結晶+膜技術”組合工藝,不僅能滿足環保排放標準,還可實現鹽分資源化利用,降低企業成本。該方案兼顧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性,為化工行業提供可持續的廢水處理路徑。